肝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术后复发率居高不下,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研究显示,即使在经过根治性切除后,肝癌的复发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术后对残留癌细胞的清除至关重要,多学科治疗模式(MDT)在这一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MDT的核心在于通过综合应用不同治疗手段,消除残留的肝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期。这一模式包括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旨在为肝癌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化疗作为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通过药物干预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控制肿瘤生长和复发。对于肝癌患者而言,术后辅助化疗能够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病灶进行有效打击,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干扰DNA复制、阻止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血管生成等,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化疗药物也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脱发和免疫系统抑制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监控患者的身体状况。
靶向治疗则基于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标志物,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这种治疗方式因其精准性而受到青睐,尤其适用于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肝癌患者。靶向治疗药物能够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其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副作用,但也存在耐药性的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一种,它们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细胞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消灭肿瘤。这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免疫治疗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也可能出现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肺炎、肝炎等,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不良反应。
介入治疗,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直接将化疗药物输送至肿瘤,实现对残留肝癌细胞的精准打击。TACE治疗能够减少全身化疗的副作用,同时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介入治疗适用于部分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的肝癌患者,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栓塞剂误入正常肝组织等,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增殖,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的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精确性和局部控制能力,但也可能导致一些急性和慢性的副作用,如放射性肝炎、胃肠道反应等,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
综上所述,多学科治疗模式(MDT)通过整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为肝癌术后残留细胞的消除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综合治疗策略旨在为肝癌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MDT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肝癌的分子靶点和治疗途径,进一步提高MDT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也是MDT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和综合管理,我们有理由相信,肝癌患者的预后将得到显著改善,更多患者将重获新生。
沈英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