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探索B细胞信号通路异常与治疗策略

2025-09-15 05:41:54       3837次阅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异质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以上。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包括B细胞信号通路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微环境紊乱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等。深入理解这些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B细胞信号通路异常:DLBCL的发病与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异常密切相关。BCR信号通路激活可促进B细胞增殖和存活,其异常激活可导致B细胞恶性转化。此外,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关键作用。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DLBCL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

表观遗传学改变:DLBCL细胞中存在表观遗传学异常,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等。这些表观遗传学改变可影响基因表达,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针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靶向治疗有望为DLBCL治疗提供新思路。

微环境紊乱:DLBCL细胞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形成肿瘤生态系统。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等组分可为DLBCL细胞提供生长、侵袭和免疫逃逸的有利条件。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有望提高DLBCL治疗效果。

基因组不稳定性:DLBCL细胞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可导致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和基因融合等。这些基因组改变可影响DLBCL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基于基因组信息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有望提高DLBCL治疗效果。

针对DLBCL的治疗进展主要包括: 1. 化疗: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新型化疗药物和方案的探索有望提高DLBCL化疗疗效。 2. 靶向治疗:针对BC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靶点的靶向药物正在DLBCL治疗中进行探索,有望为DLBCL治疗提供新选择。 3. 免疫治疗:以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DLBCL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有望成为DLBCL治疗的新选择。此外,CAR-T细胞疗法等细胞免疫治疗也在DLBCL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4. 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基于DLBCL的分子分型,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望实现DLBCL的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

总之,深入理解DLBCL的发病机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针对DLBCL不同发病机制的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有望进一步提高DLBCL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凌清远

萍乡市人民医院

下一篇卵巢癌治疗的未来:基因疗法的潜力
上一篇肝癌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的科学与实践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