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异常升高。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控制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关键。
一、基础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所有高脂血症患者均需长期坚持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饮食调整、体重管理、规律运动和戒烟限酒。饮食调整的原则是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低糖、高纤维,具体措施包括减少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及深海鱼类的摄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300mg以下,饱和脂肪的热量占比应低于7%。体重管理方面,BMI应控制在18.5–24.9 kg/m²,腰围男性应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体重每减轻5–10%,LDL-C可降低5–20%。规律运动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可提升HDL-C水平5–10%,降低甘油三酯(TG)20–30%。戒烟限酒也是重要的干预措施,戒烟可改善HDL-C水平,男性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25g/日以下,女性应减半。
二、药物治疗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降低胆固醇(LDL-C)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他汀类药物是高胆固醇血症和ASCVD高风险患者的一线首选药物,但可能引起肌痛、肝酶升高。依折麦布常与他汀联用,胃肠道反应轻微。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ASCVD极高危患者,皮下注射,可强效降低LDL-C水平50–60%。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和高纯度ω-3脂肪酸制剂(如EPA/DHA制剂)。贝特类药物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他汀联用时需注意肌病风险。混合型高脂血症(LDL-C与TG双高)的首选方案是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或ω-3脂肪酸制剂。
三、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急性胰腺炎高风险患者(TG>11.3 mmol/L),应立即禁食并进行静脉降脂治疗,稳定后可启用贝特类或ω-3脂肪酸制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早期强化治疗(他汀+PCSK9抑制剂),必要时进行血脂净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首选他汀类药物,目标LDL-C应低于1.8 mmol/L;合并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需减量,避免使用吉非贝齐。
四、辅助与替代疗法 中医针灸可以作为辅助疗法,通过取穴内关、曲池等穴位调节血脂。血脂净化(如TPE/HELP)适用于极重度高脂血症患者,单次治疗可降低血脂50–97%。
五、治疗目标与随访 降脂目标应根据心血管风险分层来设定,低危患者LDL-C目标值为小于3.4 mmol/L,高危/糖尿病患者LDL-C目标值为小于2.6 mmol/L,极高危患者(如ASCVD)LDL-C目标值为小于1.8 mmol/L或降幅≥50%。随访监测方面,初始治疗4–12周后复查血脂、肝酶、肌酸激酶,治疗稳定后每3–6个月评估依从性与疗效。
综上所述,控制LDL-C水平是高脂血症治疗的核心,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特殊情况处理、辅助与替代疗法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控制LDL-C水平,降低ASCVD的风险。
廖磊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