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其中脑卒中作为该类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突发性和严重性而备受关注。本文将从心血管疾病的视角,探讨脑卒中的原理知识及其预防策略。
脑卒中,即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的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动脉壁内脂质、炎性细胞和纤维组织的积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始于血管内皮的损伤,随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内皮层并被氧化,吸引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导致斑块形成。这些斑块可以逐渐增大,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流。在某些情况下,斑块可能破裂,触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从而引发脑卒中。
为了有效预防脑卒中,关键在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这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健康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以及控制体重。此外,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管理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也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时间就是大脑。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如面部歪斜、手臂无力和言语不清,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一旦怀疑脑卒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是恢复血流的主要手段,而出血性脑卒中则需要根据出血原因和部位进行相应的治疗。
除了上述预防和治疗措施外,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也是降低脑卒中风险的重要手段。体检可以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以及颈动脉狭窄等可能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者等,应定期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进展。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二级预防尤为重要。这包括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和血脂、戒烟等措施,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对于某些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以预防心源性脑卒中。
总之,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的多方面影响。通过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及医疗工作者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赢这场针对脑卒中的健康保卫战。
为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建议公众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了解其早期信号和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可能包括胸痛、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此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缓解压力,也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对于脑卒中后的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保持耐心和信心。
总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及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我们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陈小节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