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手术治疗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而言,术后伤口的妥善管理是促进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份针对术后肺癌患者伤口渗血与渗液监测的详细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伤口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术后渗血观察
术后渗血是医护人员必须高度关注的首要问题。术后24至48小时内,伤口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血迹,这是正常现象。然而,若发现渗血量增多,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或黑红色,或者伴有新出现的血块,则可能是出血并发症的迹象,必须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出血可能与手术技术、凝血功能异常或血管损伤有关,需要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如缝合、电凝或填塞止血材料。
渗液性质监测
术后伤口的渗液性质监测同样不可忽视。通常,术后伤口会有少量清亮的渗液,这属于正常的组织修复过程。但若渗液量突然增多,颜色变为浑浊,或伴有异味,同时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则可能是感染的征兆。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洁,并根据医生指导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是术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任何异常波动都可能是并发症的早期信号。例如,持续的低热可能提示感染,而血压的异常波动可能与出血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是避免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敷料,并在更换过程中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正确的伤口护理包括轻柔清洁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并确保敷料的适当覆盖,以促进伤口愈合。伤口护理还应包括定期评估伤口愈合情况,如红肿、疼痛、渗出等,必要时进行伤口清创、引流等处理。
患者教育
提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是患者教育的重要目标。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伤口渗血渗液的正常现象和异常迹象,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监测伤口。此外,强调在发现任何异常时及时就医的重要性,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患者教育还应包括术后活动指导、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方面,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信心。
及时就医
任何渗血渗液的异常变化,或伴随的其他不适症状,都应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就医。及时就医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还能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和家属应保持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沟通,共同参与术后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上述监测指南,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肺癌患者的伤口渗血渗液问题,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是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的重要保障。术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和患者的积极参与。通过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术后管理,我们可以帮助肺癌患者度过术后难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张浪峰
株洲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