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原位癌(DCIS)和乳腺小叶原位癌(LCIS)是乳腺癌早期的两种亚型,它们在临床表现、治疗策略及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重点讨论DCIS的手术与监测之间的平衡,探讨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首先,DCIS是指癌细胞局限在乳腺导管内,没有侵犯到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的一种乳腺癌。由于DCIS尚未突破基底膜,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仍有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因此,对于DCIS的治疗,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案包括乳腺保留手术(即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术。保乳手术仅切除肿瘤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乳腺组织,而全乳切除术则需切除整个乳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需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分级以及患者的年龄、意愿等因素。
与DCIS不同,LCIS是小叶细胞的非典型增生病变,其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治疗策略更倾向于监测而非手术。定期的乳腺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是监测的主要手段。对于部分高风险的LCIS患者,也可考虑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
对于DCIS患者而言,除了手术切除肿瘤外,还需根据肿瘤的分级、大小、激素受体状态等因素,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而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则针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
总之,0期乳腺癌DCIS的治疗需在手术切除与监测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手术切除是控制肿瘤发展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同时,对LCIS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肿瘤进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DCIS和LCIS的诊断需依赖于乳腺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是筛查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对于发现早期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可疑病灶,还需进行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进一步检查。最终的确诊需依赖于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
此外,患者的遗传因素也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和预后。BRCA1/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对于有遗传性乳腺癌风险的患者,可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个体化治疗和预防策略。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也不容忽视。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疼痛、疲劳、焦虑、抑郁等不适症状。因此,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尤为重要,包括外科、放疗科、内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0期乳腺癌DCIS和LCIS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个体情况、遗传因素等。通过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实现手术切除与监测之间的平衡,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实现乳腺癌患者全面康复的关键。
宋宜朋
徐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