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壁内脂质、胶原、钙盐等物质的沉积。这种病变可导致血管壁硬化、狭窄,甚至闭塞,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进而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其中,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是最主要的可控因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改善这些代谢异常,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健康饮食 推荐采用富含全谷物、新鲜果蔬、低脂肪蛋白的饮食模式,限制饱和脂肪、胆固醇和精制糖的摄入。具体建议如下: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豆类、果蔬等。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选择深海鱼类、去皮禽肉等优质蛋白来源。这些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改善血脂代谢。
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这些植物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LDL-C和总胆固醇水平。
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可导致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控制精制糖摄入,减少含糖饮料、甜点等。过量摄入精制糖可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 除了饮食,还需从运动、戒烟、限酒、减压等方面综合干预: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规律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控制体重,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避免吸烟,远离二手烟环境。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天不超过2杯,女性不超过1杯。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学会压力管理,如冥想、瑜伽、社交等。长期精神压力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血脂、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对于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监测和预防。
综上所述,通过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这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享受健康的生活。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持续的努力。只有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维护心脑血管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为健康保驾护航。
李燕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