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缺血性卒中,也称为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这种病症的危害极大,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死亡。本文将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入手,探讨预防策略及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期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进而引发血管狭窄或闭塞。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首先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应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卒中风险。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卒中风险。
控制血脂: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ASCVD风险。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卒中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同时,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卒中风险,应限制饮酒量。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有助于预防ASCVD。均衡的饮食结构可以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降低卒中风险。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适量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降低卒中风险。
早期识别卒中信号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卒中:
面部不对称:一侧面部下垂或微笑时面部歪斜,可能是卒中的早期信号。
手臂无力:一侧手臂无法举起或力量减弱,可能是卒中的早期信号。
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或理解困难,可能是卒中的早期信号。
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卒中的救治强调“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卒中的关系密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仅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还可能引起血栓形成,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缺血。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除了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外,还应重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管病变。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风险。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卒中的主要病因,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采取预防策略和早期识别卒中信号,90%以上的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公众应提高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卒中预防,降低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卒中,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护航。
董少瑞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