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理机制与中医诊断方法探讨

2025-09-25 21:05:06       3725次阅读

胃癌,这一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且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旨在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胃癌的病理机制及其诊断方法,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参考。

胃癌的中医病理机制

在中医理论中,胃癌的发病与脾胃功能受损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承担着食物的受纳、腐熟、转输和化生水谷精微的重要功能。当脾胃受损,其功能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进而产生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变化。

气滞血瘀

:气滞指的是气机运行不畅,血瘀则指血液运行受阻。在胃癌患者中,气滞血瘀常表现为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等症状。长期的气滞血瘀会导致胃黏膜的慢性损伤,增加癌变的风险。

痰湿凝结

: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痰湿,痰湿凝结于胃,形成肿块,是胃癌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痰湿不仅影响胃的蠕动功能,还可能阻碍气血运行,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

正虚邪实

:正虚指的是机体正气不足,邪实则指邪气过盛。胃癌患者多表现为正气不足,邪气盛实,即机体抵抗力下降,肿瘤发展迅速。正虚邪实的状态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加重病情。

中医诊断胃癌的方法

中医诊断胃癌主要依据病史询问、临床表现、舌脉诊察和辅助检查。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家族史、既往病史等,这些因素均与胃癌的发生有关。饮食习惯不良、家族中有胃癌患者、既往有胃部疾病等,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在胃癌患者中较为常见。特别是上腹部疼痛,若持续不缓解,且伴有消瘦、贫血等,应高度警惕胃癌的可能。

舌脉诊察

:通过观察舌象和脉象的变化,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状况,为诊断提供依据。如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等,提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舌质紫暗、脉涩等,提示气滞血瘀。

辅助检查

:包括胃镜、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这些检查对于胃癌的确诊至关重要。胃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病理活检可明确肿瘤的性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等。

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

中医治疗胃癌的原则在于恢复脾胃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消除痰湿凝结,对抗肿瘤发展。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旨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施治。如脾胃虚弱者,可选用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的方药,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气滞血瘀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方药,如失笑散、血府逐瘀汤等。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如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可改善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等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刺激,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如轻柔按摩胃脘部,可缓解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等症状。

总结而言,中医对胃癌的认识和诊断具有独到之处,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手段,能够为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中医治疗胃癌的方法多样,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胃癌,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已成为主流趋势,两者优势互补,有望为胃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

胡德升

郑州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肾癌治疗新突破:分子靶向药物的全面解析
上一篇鼻咽癌早期诊断: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