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将深入剖析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发病原因、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以便更好地控制肝癌风险,提高生存率。
一、肝癌的病理学特征 肝癌是指源于肝脏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肝脏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具有解毒、代谢、合成等多种功能。肝癌细胞的增殖往往导致肝功能受损,影响机体正常代谢,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肝脏细胞异常增殖的原因可能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异常、抑癌基因失活、原癌基因激活等因素有关。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可导致正常肝细胞被挤压、破坏,影响肝脏功能。此外,肝癌细胞可侵犯血管和胆管,形成肝内转移;也可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发生远处转移,如肺、骨等器官。
二、肝癌的发病原因 肝癌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
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病毒长期侵袭肝脏,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全球约有2.57亿人慢性感染HBV,7100万人慢性感染HCV,这些人群肝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增加肝癌的风险。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肝细胞癌变。
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增加肝癌的风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增加癌变风险。
遗传因素:部分遗传性肝病,如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这些疾病导致肝脏代谢紊乱,增加癌变风险。
环境因素: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环境因素可增加肝癌的风险。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细胞癌变;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化为亚硝胺等致癌物质。
三、肝癌的高危因素控制 预防肝癌的关键在于控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降低肝癌发病风险。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可显著降低成年后肝癌发病率。
限制饮酒,避免酒精性肝病的发生。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增加肝癌风险。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预防代谢性疾病可降低肝癌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合理膳食,避免摄入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腌制、熏制食品摄入,可降低肝癌风险。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肝病,降低肝癌风险。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慢性肝病、肝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脏超声、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等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慢性肝病。
四、肝癌的治疗策略 肝癌的治疗需综合手术、消融、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近年来,新治疗方法如细胞免疫疗法和基因编辑技术为肝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可完整切除肿瘤,提高生存率。对于部分中晚期患者,也可考虑肝移植治疗。
消融治疗:对于直径≤5cm的肝癌,可采用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方法,通过高温或冷冻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靶向治疗:针对肝癌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应用靶向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延长生存期。
细胞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如CAR-T疗法,将患者T细胞体外改造,使其表达针对肝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回输体内后特异性杀伤肝癌细胞。
基因编辑技术:针对肝癌相关基因,如p53、KRAS等,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进行基因敲除或修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为肝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总之,肝癌的防治需从控制高危因素入手,同时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以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通过综合防控策略,我们有望在未来有效
穆旭东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