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存在典型的Reed-Sternberg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EBV与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联系,分析EBV感染增加霍奇金淋巴瘤风险的机制,并介绍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一、EBV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
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的流行病学关联
大量研究证实,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约40-50%的患者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EBV DNA。此外,EBV感染者的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是非感染者的2-4倍。
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
EB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中,Reed-Sternberg细胞的EBV潜伏膜蛋白(LMP1)表达上调,而未感染EBV的患者LMP1表达较低。LMP1是一种重要的肿瘤促进因子,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抗凋亡。
二、EBV感染增加霍奇金淋巴瘤风险的机制
基因突变风险增加
EBV感染可诱导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增加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研究发现,EB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中,p53、Bcl-6等抑癌基因突变率明显升高。
细胞信号传导干扰
EBV感染可干扰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例如,EBV编码的LMP1蛋白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抗凋亡。此外,EBV感染还可通过干扰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和能量供应。
免疫应答异常
EBV感染可诱导宿主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导致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增加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研究发现,EB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肿瘤组织中,免疫抑制性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增多,而效应性免疫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CTL)数量减少。此外,EBV感染还可通过激活PD-L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特别是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检测LMP1、CD30、CD15等标志物有助于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此外,EBV DNA定量检测可用于评估EBV感染状态,预测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风险和预后。
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BEACOPP(卡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丙卡巴嗪、泼尼松)。对于部分难治性或复发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如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等。
总之,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涉及基因突变、信号传导干扰和免疫应答异常等多个方面。深入研究EBV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关系,有助于阐明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为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张林娜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