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备受关注。肝癌源自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病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病因多样,包括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作用,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等。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了解肝癌的早期症状及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肝癌的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可能包括乏力、消瘦、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等肝硬化相关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等典型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往往在肿瘤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才出现,容易延误诊断。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筛查至关重要。
在肝癌的诊断中,超声、CT和MRI是三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适用于肝癌的初步筛查和随访。超声能够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回声等特征,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然而,超声检查受操作者经验、患者体型、胃肠道气体等因素影响,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小肝癌和深部肝癌的检出率较低。因此,超声检查可作为肝癌筛查的首要手段,但对于可疑病例,还需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
CT检查: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变范围,对于肝癌的分期、侵犯范围和有无远处转移具有重要价值。CT增强扫描能够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于直径小于2cm的小肝癌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然而,CT检查存在放射性,对患者有一定的辐射风险。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此外,CT检查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也需谨慎。因此,CT检查可作为超声检查后的进一步诊断手段,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和可疑病例。
MRI检查:MRI检查无放射性,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提供肝脏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于肝癌的检出、定性、分期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MRI增强扫描能够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然而,MRI检查费用较高,扫描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合作要求较高。此外,MRI检查对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用,且对金属植入物患者需谨慎。因此,MRI检查可作为超声和CT检查后的补充手段,尤其适用于疑难病例和特殊人群。
总之,超声、CT和MRI在肝癌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CT或MRI增强扫描,以实现肝癌的早诊早治,改善预后。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甲胎蛋白(AFP)是最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但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此外,异常凝血酶原(DCP)、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也可为肝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肝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肿瘤分期、患者肝功能、全身状况等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生存预后。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可采取综合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体检、高危人群筛查、多种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运用,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同时,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公众也应提高防癌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预防肝癌的发生。
花小梅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