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测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肿瘤细胞对骨髓的侵犯,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此外,骨髓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也可能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进一步加重贫血症状。在血常规检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来评估贫血的程度。当这些指标低于正常范围时,医生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其次,白细胞异常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重要线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多,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的某些生长因子刺激骨髓造血有关。但也有部分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这可能与骨髓瘤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排挤有关。在血常规检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等指标来评估白细胞的情况。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排查多发性骨髓瘤。
此外,血小板减少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重要诊断线索。肿瘤细胞对骨髓的侵犯导致正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的某些因子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在血常规检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来评估血小板的情况。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
除了血常规检测指标异常外,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诊断线索。ESR和CRP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坏死,可导致ESR和CRP明显升高。在血常规检测中,当ESR超过20mm/h、CRP超过10mg/L时,应进一步排查多发性骨髓瘤。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血常规检测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确诊仍需要依赖骨髓穿刺、免疫固定电泳等检查。骨髓穿刺可以观察到骨髓中异常浆细胞的比例,免疫固定电泳可以检测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只有综合血常规检测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最终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当血常规检测出现贫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减少、ESR和CRP升高等异常指标时,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还应进一步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尿本周蛋白检测等辅助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可能与浆细胞的异常增殖、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免疫逃逸等多种机制有关。因此,针对这些机制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有望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化疗仍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石,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MP、VAD、TD、VTD等。近年来,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治疗如CD38单抗、BCMA CAR-T等新型治疗手段,也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于部分合适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手段。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对于血常规检测出现异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并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周晓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