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理学特征和临床意义对于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解析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关联。
临床表现 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乏力、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淋巴结肿大常为双侧,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受累较为常见。此外,滤泡性淋巴瘤还可引起脾脏肿大、肝脏受累等结外病变。患者若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表现,提示疾病进展较快。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受累,如消化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也可见于部分患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CT、MRI和PET-CT等。CT和MRI能够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密度,有助于发现淋巴结肿大、结外受累等病变。PET-CT能够反映病变组织的代谢活性,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监测疗效。影像学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如淋巴结缩小、代谢活性降低等,提示治疗有效。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滤泡性淋巴瘤的金标准。病理学特征包括: (1)滤泡形成:肿瘤细胞呈滤泡状排列,滤泡大小不一,中心区细胞密度较高,边缘区细胞密度较低。滤泡的形态和结构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肿瘤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以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为主,部分病例可伴有少量免疫母细胞。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分化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3)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79a等),不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如CD3、CD5等)。免疫表型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起源和性质。 (4)基因重排:肿瘤细胞可检测到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提示B细胞起源。基因重排是滤泡性淋巴瘤的重要分子标志。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在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包括: (1)BCL-2基因重排:约90%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检测到BCL-2基因重排,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BCL-2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疾病进展较慢。 (2)BCL-6基因突变:部分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检测到BCL-6基因突变,提示疾病进展风险较高。BCL-6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疾病进展较快。 (3)MYC基因重排:部分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检测到MYC基因重排,提示疾病侵袭性较强。MYC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疾病进展较快。
病理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联 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病理学特征可影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例如,BCL-2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而BCL-6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临床表现越严重,预后越差。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不同组合,可以进一步将滤泡性淋巴瘤分为不同的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综上所述,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在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理解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重视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郑永亮
井冈山学院附属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