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约有数十万新发肝癌病例,死亡人数更是高达数十万。因此,积极了解和掌握肝癌的预防知识,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知识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慢性肝病的有效管理来预防肝癌,以期为公众提供科学、实用的肝癌预防策略。
肝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具有合成、解毒、分泌等多种功能。当肝脏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失去正常的生长控制时,就可能形成肝癌。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首先,肝癌筛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可以识别出高风险人群,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AFP是一种在肝癌细胞中过量表达的蛋白质,其水平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肝癌的发生有关。肝脏超声检查则能直观地观察肝脏结构,及时发现异常肿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饮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以提高早期发现肝癌的概率。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接受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肝癌的重要环节。长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均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因此,戒烟戒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肝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更应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避免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伤。此外,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也有助于降低肝癌风险。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饮食方面,建议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减少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等,有助于肝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肝脏负担,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肝脏疾病,其发生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
此外,慢性肝病的有效管理对于预防肝癌同样重要。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和病毒载量监测,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炎活动和肝纤维化的风险。对于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约80%-90%的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对于肝硬化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以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肝癌筛查识别高风险人群,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肝病的有效管理,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肝癌,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形成综合防控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健康教育、疾病筛查、规范治疗等措施,共同抗击肝癌,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遏制肝癌的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而努力。
于学涛
上海电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