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其临床特征包括骨骼破坏、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以及感染倾向等。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血常规检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其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个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是评估身体炎症状况的常用指标。正常情况下,ESR的值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在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ESR通常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是由于肿瘤细胞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导致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然而,ESR升高并非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表现,其他如感染、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ESR升高,因此,ESR的升高只能作为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可能性的一个信号。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由肝脏产生,在体内发生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其血浆浓度会急剧升高。正常CRP水平通常低于10mg/L,但在炎症状态下可以显著升高。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由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骨质破坏,CRP同样会出现升高。与ESR相似,CRP的升高也不能特异性地指向多发性骨髓瘤,它在其他炎症性疾病中同样可能出现。
尽管ESR和CRP的升高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提示,但它们并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确诊多发性骨髓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骨髓穿刺和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骨髓中的浆细胞比例,以及通过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存在,从而确定诊断。此外,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和血清游离轻链检测也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和PET-CT等也有助于发现骨骼破坏和评估病情。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除了ESR和CRP升高外,患者还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
骨骼疼痛和骨折:由于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患者可出现骨骼疼痛,尤以腰背部、胸肋部和骨盆部为著。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贫血:骨髓瘤细胞取代正常造血细胞,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引起贫血。贫血可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高钙血症: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释放大量钙离子,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血症可导致恶心、呕吐、多尿、便秘、心律失常等。
肾功能损害:异常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可引起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等。
感染倾向:骨髓瘤患者免疫球蛋白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综上所述,ESR和CRP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们可以提示疾病的可能,但确诊还需依赖于更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因此,在临床上,一旦发现ESR和CRP异常,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骨髓穿刺、血清蛋白电泳、尿蛋白电泳等,以便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的进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陈娜
山东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