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使其成为妇科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癌症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还可能导致全身多器官的转移,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此外,长期未孕、无生育史或晚育、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和监测,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其中,内膜活检作为一种关键诊断手段,对于早期发现、辅助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监测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子宫内膜的取样,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内膜活检能准确评估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化程度等关键信息,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诊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可以辅助评估患者病情及监测疗效。CA-125是一种糖蛋白抗原,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通常升高,尤其在病情进展时更显著,因此成为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的重要指标。此外,血清中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的检测,也有助于评估病情和监测疗效。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基因检测,在揭示肿瘤的分子遗传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可以筛选出适合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提高治疗效果。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此外,免疫组化检测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预后和疗效,指导个体化治疗。
内膜活检不仅在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有助于评估病情和监测疗效。重复内膜活检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术后患者定期内膜活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内膜活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内膜活检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结合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临床上应重视内膜活检的应用,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带来希望。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各种诊疗手段,为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子宫内膜癌同样重要。建议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提高警惕,一旦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孕激素类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尽管子宫内膜癌为常见妇科肿瘤,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预后相对较好。希望广大女性提高认识,重视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争取早日康复。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共同努力降低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马俐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仙霞路院区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