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度高、死亡率高的肿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本文将详细探讨胰腺癌的诊断过程,特别是活检在胰腺癌确诊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病理学原理。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匿,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部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使得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变得困难。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可能侵犯周围血管和神经,症状随之加重。因此,胰腺癌的诊断依赖于多种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
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超声、CT、MRI和PET-CT等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有无侵犯周围组织或远处转移。超声检查因其无创性和便捷性常作为初步筛查手段。CT和MRI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肿瘤信息,而PET-CT则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远处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主要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如CA19-9来辅助诊断。然而,这些标志物并非胰腺癌特异性,其升高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因此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在胰腺癌的诊断中,组织病理学检查尤其是活检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活检是通过取得患者体内的一小部分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确定肿瘤细胞的存在及其特性。胰腺癌的活检可以是细针抽吸活检(FNA)或核心针活检,它们能够提供肿瘤细胞的直接证据,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子特征。
胰腺癌的分期和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分期通常依据肿瘤-淋巴结-转移(TNM)系统来进行,其中T代表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而M代表有无远处转移。早期胰腺癌,即肿瘤局限在胰腺内且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病例,通过手术切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胰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肿瘤分期和分子特征等因素。手术切除是目前胰腺癌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胰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胰腺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胰腺癌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20%-30%。而晚期胰腺癌患者,由于肿瘤侵犯广泛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总之,胰腺癌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环节。活检作为病理学检查的核心,为胰腺癌的确诊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优化,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患者应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边继栋
淄博市市立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