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化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化疗药物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过敏反应机理、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处理策略,以期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化疗相关过敏反应的风险。
过敏反应机理
化疗药物作为外来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这种反应涉及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速发型反应和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反应。速发型反应通常在化疗药物首次使用后不久发生,表现为急性症状,如皮肤潮红、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而迟发型反应则可能在多次使用后出现,表现为皮肤红斑、皮疹等更为慢性的症状。这两种反应均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症状,如过敏性休克,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
临床表现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肤症状如红斑、瘙痒、皮疹;呼吸系统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低血压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等,需立即进行抢救。
预防策略
1.
病史询问
:在化疗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食物等过敏情况,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源的化疗药物。 2.
药物预处理
:在某些化疗药物使用前,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预处理,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抗组胺药物可以阻断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皮质类固醇则可以抑制炎症反应。 3.
剂量调整
:对于已知有过敏史的患者,可以考虑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化疗方案。对于过敏反应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低剂量的化疗药物,或更换为其他机制的化疗药物。 4.
严密监测
:在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过敏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反应。监测内容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及皮肤、呼吸系统的症状。
处理方法
1.
立即停药
:一旦怀疑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使用,以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2.
紧急处理
:包括给予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等药物,以缓解症状。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可以迅速缓解皮肤和呼吸系统的症状,肾上腺素可用于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3.
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提供相应的支持治疗,如吸氧、补液、维持血压等。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充分认识到过敏反应的风险,通过细致的病史询问、药物预处理和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化疗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积极的预防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相关过敏反应的风险,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曾维思
长沙县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