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颈动脉斑块的药物治疗策略

2025-09-19 12:04:52       3345次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动脉壁内形成脂质和纤维组织的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颈动脉斑块作为ASCVD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治疗与预防策略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颈动脉斑块的药物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首先,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关键在于控制斑块进展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等是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例如,降压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从而减缓斑块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50%或有症状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对于无症状或狭窄<50%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尚不明确,需要权衡利弊。

稳定斑块: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对于高危患者,即使胆固醇水平正常,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也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介入治疗:对于颈动脉狭窄>70%或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这些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血流,降低卒中风险。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狭窄程度、症状等因素。对于无症状、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而对于狭窄程度较重、有症状的患者,则需要综合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总之,个体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颈动脉斑块治疗的关键。

李明春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下一篇前列腺癌:遗传因素与生活方式的双重作用
上一篇靶向药物:骨肉瘤治疗的新希望与挑战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