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对社会和患者构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超声检查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性、实时性和经济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将探讨这些局限性,并讨论多学科合作在优化甲状腺癌诊断中的重要性。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甲状腺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且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超声检查的优越性在于能够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对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特征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超声检查能够实时观察结节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此外,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患者无需承受辐射风险,且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普及。
然而,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同样不容忽视。首先,超声检查容易漏诊体积较小的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5mm的结节,这可能导致部分甲状腺癌患者被延误诊断。其次,超声检查在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上存在局限性,部分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在超声表现上存在重叠,单纯依靠超声难以区分。此外,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受操作者经验的影响较大,不同医生之间的诊断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多学科合作显得至关重要。多学科团队包括内分泌科、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他们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等信息,制定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细针穿刺活检(FNA)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获取甲状腺结节的细胞学标本,并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结节的良恶性。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的FNA能够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引导下的FNA已成为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重要方法。
除了FNA之外,分子诊断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因检测能够发现与甲状腺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BRAF突变、RET/PTC重排等,为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多学科团队可以根据分子诊断结果,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精准分层,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为甲状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除了上述诊断方法外,PET-CT等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被应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分期。PET-CT能够提供全身的代谢信息,有助于发现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对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考虑,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多学科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诊断手段的优势,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多学科合作的深入发展,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望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此外,加强甲状腺癌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对于实现甲状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熊峰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