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这一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常隐匿于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察觉或重视。然而,通过深入了解肺癌与肿瘤炎症因子之间的联系,我们能够发现那些微妙的征兆,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首先,声音嘶哑是肺癌早期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肺癌细胞压迫或侵犯到喉返神经时,会影响到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的声音突然变得嘶哑,并可能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如果出现这种症状,特别是持续不缓解的声音嘶哑,应立即就医检查,以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其次,肺癌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的低热状态。肿瘤细胞能够释放多种炎症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这些因子会刺激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轻微升高。这种低热通常表现为体温波动在37.5℃至38℃之间,持续性存在,且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与普通感染引起的高热不同,这种低热更能提醒我们关注肺癌的可能性。
咯血也是肺癌的一个常见症状,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肿瘤刺激或侵蚀支气管粘膜而引发。患者可能会经历间歇性或持续性的痰中带血,严重时甚至出现大咯血。咯血的出现常常意味着肺癌已经侵犯到了气道,此时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尽快就医。
除了上述症状外,肺癌还可能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非特异性,但在特定人群中,尤其是长期吸烟者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中,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肺癌的早期症状虽隐匿,但通过关注肿瘤炎症因子与低热的关系,以及声音嘶哑、咯血等征兆,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肺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旦发现上述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预防肺癌的关键在于戒烟、减少职业暴露、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同时,定期体检,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也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有望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等。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者。此外,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以及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也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更应加强肺癌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的异常阴影,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分子分型、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部分中晚期肺癌患者,可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
总之,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隐匿,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关注肿瘤炎症因子与低热的关系,以及声音嘶哑、咯血等征兆。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通过戒烟、减少职业暴露、改善生活环境等预防措施,以及定期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抗击肺癌这一健康杀手。
蒋亚芬
河南省人民医院本部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