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成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些成因,并强调定期体检在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中的关键作用。
首先,肺癌的成因主要涉及DNA损伤。吸烟是引起DNA损伤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能够直接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增加癌变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至30倍。吸烟不仅会增加自身患肺癌的风险,二手烟也会使周围人群面临健康威胁。因此,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可预防因素。
除了吸烟,环境暴露也是导致DNA损伤的重要原因。空气污染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能够深入肺部,对肺细胞造成损伤。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此外,石棉等矿物纤维的暴露也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因素,长期吸入石棉纤维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石棉曾被广泛用于建筑行业,但由于其致癌性,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
职业暴露同样不容忽视。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人群,如矿工、化工工人等,由于职业环境的特殊性,其肺癌发病率较高。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后导致DNA损伤,增加癌变风险。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对预防肺癌至关重要。
为了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戒烟和减少环境暴露至关重要。戒烟能够显著减少DNA损伤,降低肺癌风险。同时,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吸入,也是预防肺癌的有效措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管,减少工业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个人也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是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的关键。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长期吸烟者、有家族肺癌史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等。通过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等筛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肺部异常,为早期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进展到中晚期。因此,定期体检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至关重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肺癌的成因复杂,与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多种因素相关。戒烟、减少环境暴露、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体检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生存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做出贡献。通过提高公众对肺癌防治的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和职业防护,我们可以在抗击肺癌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的威胁,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
孙正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