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血液病,其病理学基础在于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内的异常增殖和积累,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损。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如何通过多种机制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并强调理解这些机制对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性。
首先,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免疫抑制影响患者的感染风险。恶性浆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抑制正常免疫细胞的功能,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免疫细胞是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的功能受到抑制意味着机体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大大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其次,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占据造血空间影响感染风险。随着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的增殖,它们会挤压正常的造血细胞,导致造血功能下降。这种造血空间的占据不仅减少了正常血细胞的生成,也间接影响了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防御能力。例如,红细胞减少会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会增加感染风险,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再次,多发性骨髓瘤破坏骨髓微环境,增加感染风险。骨髓微环境对于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至关重要。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相互作用,破坏了这一微环境,导致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受阻,同时可能促进了感染的发生。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着关键作用。多发性骨髓瘤可能通过分泌某些因子抑制这些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破坏骨髓微环境。
最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也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增加感染风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化疗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等可以杀伤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可能杀伤正常的免疫细胞。靶向治疗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虽然特异性较强,但也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多种机制增加了患者的感染风险。为了有效降低这一风险,需要对这些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抗生素预防性治疗等。同时,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也需要考虑到如何减少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抑制,以降低感染风险。例如,在化疗期间加强支持治疗,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恢复,以减少感染风险。在靶向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感染风险,权衡治疗方案的选择。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之所以容易发生感染,与其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恶性浆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抑制了免疫细胞的功能,占据了正常的造血空间,破坏了骨髓微环境,而治疗药物又进一步抑制了免疫系统。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深入理解多发性骨髓瘤导致感染的机制,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庚跃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