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其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诊断出患有大肠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升。因此,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大肠癌早期症状较为隐蔽,且容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大便异常是大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包括便血、腹泻、便秘或大便形状改变等。其中,便血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暗红色或黑色的便,这与肠炎和痢疾引起的鲜红色或伴有脓血的便血有所区别。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也是大肠癌的典型症状,而肠炎和痢疾多表现为持续性腹泻。因此,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除了大便异常,大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在早期往往不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导致延误诊治。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特别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诊断方法
除了症状鉴别外,大便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在大肠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便、敏感的筛查方法,可以检测到肉眼难以发现的微量出血。然而,该试验的特异性较低,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使用。
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等可以发现肠道肿瘤的存在和侵袭范围,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CT结肠造影(虚拟结肠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肠道肿瘤和息肉,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略低于普通结肠镜。MRI对于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有一定优势,而PET-CT在评估肿瘤远处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异常改变,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肿瘤,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切除部分小息肉,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有症状的患者,结肠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对于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以实现早诊早治。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和CA19-9等在大肠癌的辅助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见于多种肿瘤,包括大肠癌。CA19-9是一种与胰腺癌和胆管癌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但在部分大肠癌患者中也可出现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肿瘤的存在,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近年来,一些新的分子标志物如Septin9和miR-92a等在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这些分子标志物主要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的DNA甲基化或microRNA表达异常来实现。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相比,这些分子标志物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成为大肠癌筛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预防与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提高公众对大肠癌早期识别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医学科普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向公众普及大肠癌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此外,建议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加强筛查。
大肠癌的预防除了定期筛查外,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研究表明,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膳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遗传性大肠癌风险的人群,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结语
大肠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公众应加强对大肠癌的认识,提高警觉性,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争取在最早的阶段进行治疗。同时,我们也呼吁医疗工作者不断优化诊断流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望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更多人的健康。
杨晖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