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胃癌风险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肥胖不仅是代谢综合症的核心表现,而且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紧密联系。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探讨肥胖如何通过代谢途径增加胃癌风险,并探讨与胃癌相关的其他因素。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均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近年来,肥胖作为代谢综合症的中心环节,也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肥胖与胃癌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炎症:肥胖会导致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环境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癌的风险。肥胖患者的体内会持续产生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这些因子可促进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激素失衡:肥胖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雌激素、胰岛素等水平升高,这些激素变化可能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例如,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该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增加胃癌的风险。
代谢紊乱:肥胖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这些代谢异常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例如,高脂血症可导致氧化应激增加,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损伤胃黏膜细胞的DNA,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胃食管反流:肥胖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较高,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癌风险。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可导致食管黏膜的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这些病变可增加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
除了肥胖外,胃癌的其他相关因素也不容忽视: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可通过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增加胃癌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变,这些病变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可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高脂、熏烤腌制食品的摄入,可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高盐饮食可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和萎缩,高脂饮食可导致胃黏膜的氧化应激增加,熏烤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这些因素均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吸烟饮酒:吸烟和饮酒均可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吸烟可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和萎缩,饮酒可导致胃黏膜的充血、水肿和糜烂,这些因素均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这些胃部病变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突出的小肉状物,部分胃息肉可发生癌变。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的病变,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可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年龄、性别、职业暴露、心理因素等:年龄增长、男性、不良心理状态等也是胃癌的发病相关因素。年龄增长会导致胃黏膜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较多有关。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职业暴露如接触化学致癌物、辐射等,也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肥胖作为代谢综合症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胃癌的风险。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也是胃癌的重要病因。了解这些胃癌相关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为了预防胃癌,我们应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盐、高脂、熏烤腌制食品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胃黏膜的损伤;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部病变,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我们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注意职业防护,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和辐射等。通过综合干预,我们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提高胃癌患者的预后。
陆春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