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肌出现非对称性肥厚,尤其涉及室间隔。这种病变不仅影响心脏结构,还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对HCM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鉴别诊断和基因检测进行详细解析,以助于深入理解这一疾病,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临床表现 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HCM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时,超过90%的患者会有此症状。这种呼吸困难可能与心脏排血功能受限有关。胸痛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表现为不典型胸痛,与心肌缺血有关。约15%-25%的患者有晕厥或先兆晕厥的经历,这通常与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心悸和乏力也是患者常见的主诉,可能与心脏节律异常或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有关。在HCM的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水肿、呼吸困难加重等,这标志着疾病进展到了更为严重的阶段。
体征 对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心脏听诊可以发现杂音,这种杂音被称为递增递减型,随着心脏收缩期的进行,杂音强度先增加后减少。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是HCM的一个重要体征,通常在心脏超声检查中观察到,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有关。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HCM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HCM的金标准,能够直接观察到心肌的肥厚程度和位置。诊断HCM的标准为舒张期室间隔厚度≥15mm,或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1.3:1。超声心动图还能评估心肌肥厚的位置,尤其是心尖部肥厚,以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运动异常和舒张功能。
心脏磁共振(CMR) 心脏磁共振对于心尖部或局灶性肥厚的诊断更为敏感,并且能够评估心肌纤维化的程度,这对于理解HCM的病理进程至关重要。CMR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心肌结构信息,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
心电图 心电图在HCM患者中常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ST-T改变和异常Q波,但这些改变的特异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心电图可以提供关于心脏节律和传导功能的重要信息,有助于识别心律失常。
三、鉴别诊断 HCM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以下是一些需要鉴别的疾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也可引起心肌肥厚,但通常表现为对称性肥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鉴别HCM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通常伴有主动脉瓣区的杂音。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听诊,可以鉴别HCM和主动脉瓣狭窄。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脏症状,如心悸、心律不齐等,但通常伴有甲状腺功能检测的异常。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鉴别HCM和甲状腺功能异常。
退行性心瓣膜病 对于老年患者,还需考虑退行性心瓣膜病,并根据杂音位置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区分。退行性心瓣膜病通常伴有瓣膜钙化和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四、基因检测与家族筛查 约60%的HCM患者存在致病基因突变,如MYH7、MYBPC3等。因此,对于HCM患者,建议对一级亲属进行基因筛查和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并评估疾病的遗传风险。
综上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依赖于综合临床表现、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通过对HCM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识别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刘中文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