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部位隐蔽、症状不典型,加之发病机制复杂,导致早期难以察觉,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向公众普及鼻咽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策略,以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鼻咽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发生与遗传、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确定鼻咽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鼻咽癌的风险。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病,其风险更高。
长期生活在鼻咽癌高发区的人群。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可能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这些高发区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理区域。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人群。这些物质可能增加鼻咽部癌变的风险。长期从事化工、橡胶、皮革、油漆等行业的人群,以及经常接触X射线、γ射线等放射性物质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有慢性鼻咽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这些慢性炎症可能增加鼻咽部癌变的风险。长期患有上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其鼻咽部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癌变风险较高。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专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鼻咽癌。专科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鼻咽部体检。通过直接观察鼻咽部,检查有无肿块、溃疡等异常表现。这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发现鼻咽部的异常。
EB病毒抗体检测。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帮助评估鼻咽癌的风险。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鼻咽癌的风险增加。
影像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可以发现鼻咽部的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鼻咽部的结构和病变,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鼻咽部活检。对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这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除了定期的专科检查,高危人群还应提高对鼻咽癌不典型症状的警惕性。常见的不典型症状包括:
鼻塞。尤其是单侧持续性鼻塞,这可能是鼻咽部肿瘤压迫导致的。鼻塞是鼻咽癌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单侧持续性鼻塞,应引起高度重视。
耳鸣、听力下降。尤其是单侧,可能与肿瘤压迫听神经有关。耳鸣、听力下降也是鼻咽癌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单侧症状,应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回吸性血涕。即从鼻腔回吸至口腔的痰中带血,这可能是肿瘤表面出血的表现。回吸性血涕是鼻咽癌较为特征性的症状,一旦出现应高度警惕。
颈部肿块。尤其是无痛性肿块,可能是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迹象。颈部肿块是鼻咽癌晚期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无痛性肿块,应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鼻咽癌高危人群应重视定期专科检查,提高对不典型症状的警惕性,以实现鼻咽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治。通过早期筛查,不仅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还能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希望本文能为鼻咽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助力鼻咽癌的防控工作,为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治水平做出贡献。
王俊景
定陶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