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感染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NHL的肿瘤生长机制和淋巴系统功能失调的内在联系。
一、NHL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NH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根据细胞来源、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可分为B细胞性、T细胞性和NK细胞性三大类。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B细胞性NHL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NHL的30%-40%。T细胞性NHL较为罕见,占比不足10%。NK细胞性NHL更是罕见,仅占1%左右。
二、NHL的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部分NHL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或特定基因突变,如c-MYC、BCL2、BCL6等,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些遗传异常可发生在肿瘤早期,也可在疾病进展过程中逐渐积累。 2.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农药、染发剂等)、辐射(如放射线工作者)等可增加NHL发病风险。这类因素可诱发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3.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HIV等,可诱发或促进NHL的发生。病毒感染可导致淋巴细胞异常激活、慢性抗原刺激,增加肿瘤发生风险。 4.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缺陷(如HIV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NHL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淋巴细胞异常激活和慢性抗原刺激有关。此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增加NHL风险。
三、NHL与淋巴系统功能失调 1. 淋巴细胞异常增殖:NHL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可导致正常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这种异常增殖可破坏淋巴组织结构,影响淋巴液回流和免疫功能。 2. 淋巴组织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浸润可破坏淋巴组织结构,影响淋巴液回流和免疫功能。淋巴组织结构破坏可导致淋巴液积聚、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 3. 免疫逃逸:NHL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如下调MHC分子表达、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等。免疫逃逸使NHL细胞免受免疫细胞攻击,促进肿瘤生长和进展。 4. 炎症微环境:NHL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Treg细胞等)和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这些炎症因素可促进NHL细胞增殖、侵袭和免疫逃逸,加速肿瘤进展。
四、NHL的诊断与治疗 NHL的诊断需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如影像学(CT、PET-CT、MRI等)、病理学(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等)、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染色体分析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NHL的病理类型、分期和预后因素,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NHL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化疗是NHL治疗的基石,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缓解症状。放疗可用于局部病变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治疗。靶向治疗(如CD20单抗、BTK抑制剂等)可针对NHL细胞特异性分子,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综合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病理类型、分期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
总之,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多因素、多机制参与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淋巴系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深入研究NHL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分子靶向、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NHL的疗效有望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秦晓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