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其中肝转移(肝转移性结直肠癌,简称LMC)是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肝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复杂多变,涉及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支持治疗等多种手段。本文将详细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治疗中,手术的角色与进展。
手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重要性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手段。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手术切除是实现治愈的唯一可能途径。手术可以直接去除肝脏内的转移瘤,减轻肿瘤负荷,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大量研究显示,对于可切除的肝转移瘤,手术切除相较于非手术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手术切除的适应症包括:单发或多发肝转移瘤,且无肝外转移;患者的肝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肝转移瘤切除后能保留足够的肝脏体积以维持正常肝功能。对于部分边界情况,如肝转移瘤数目较多或分布广泛,可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方法,使部分肝转移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化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
化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预测手术切除的效果,同时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等。
术后辅助化疗则有助于消灭可能残留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对于R0切除(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对于R1切除(镜下残留)的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必要性尚有争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放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放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中同样不容忽视。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技术可以作为替代治疗,控制局部病灶,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部分肝转移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果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R1切除),可以考虑对瘤床进行辅助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此外,对于肝转移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内照射或外照射放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支持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意义
支持治疗包括止痛、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压力。对于部分晚期患者,支持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止痛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营养支持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吸收能力,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心理支持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必要时请心理科医师会诊,给予心理治疗。
定期随访和监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重要性
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实验室检测(如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可以及时发现复发或新发转移,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对于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2年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每2-3个周期复查一次,治疗结束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
结语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手术、化疗、放疗和支持治疗等多种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技术、化疗药物和放疗技术的发展,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不断学习最新的诊疗进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耿计伟
保山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