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全球恶性肿瘤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胃癌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增加个体发生胃癌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胃黏膜上生存的细菌,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增加胃癌的风险。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腌制和熏制食品的摄入,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生率。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转化为亚硝胺等强致癌物,长期摄入可增加胃癌的风险。
吸烟和饮酒也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酒精中的乙醇等,均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黏膜细胞的癌变风险。长期吸烟和饮酒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遗传因素在某些胃癌病例中也扮演着角色,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警惕。研究发现,携带某些易感基因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胃癌的措施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等。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胃癌发病风险,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腌制和熏制食品的摄入,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戒烟限酒,避免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刺激,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胃癌的发生,因此,定期体检成为早期发现胃癌的有力手段。
通过胃镜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可以在胃癌早期发现病变,从而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发现早期胃癌病变;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等,可反映胃癌细胞的存在,辅助诊断。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在于,胃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因此,对于胃癌高危人群,如年龄超过40岁、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者、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对于一般人群,也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胃癌。
预防胃癌,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定期体检也至关重要。胃镜检查作为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状况,发现异常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可能。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则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通过血液中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辅助诊断胃癌的存在。这些检测手段的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几率。
此外,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时发现胃癌的征兆。对于一般人群,也不可忽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胃癌。
总之,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胃癌的防控意识,守护健康。只有充分认识胃癌的危害,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张楠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