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来说,手术是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过程中呼吸功能的受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本文将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呼吸功能受损的风险因素、影响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呼吸功能的受损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肿瘤的位置是影响呼吸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肿瘤位于肺部的重要结构附近,如肺门或主支气管时,手术切除可能会对这些结构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呼吸功能。此外,手术切除的范围也会影响肺功能,全肺切除术相较于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手术操作本身也可能导致呼吸功能受损,如手术过程中的肺组织损伤、疼痛和应激反应等。
术前评估对于预测手术风险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肺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和手术耐受性。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等指标,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状态。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PET-CT等可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心肺运动试验可以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预测手术风险。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术后管理同样重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可能会面临呼吸功能下降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呼吸支持和康复训练。呼吸支持包括机械通气、氧疗和非侵入性正压通气等,旨在维持患者的氧合和呼吸稳定。机械通气可以提供辅助呼吸,改善氧合和通气,适用于呼吸衰竭的患者。氧疗可以提高吸入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适用于低氧血症的患者。非侵入性正压通气可以提供正压支持,减轻呼吸肌负荷,适用于轻至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康复训练则通过增强呼吸肌力和改善呼吸模式,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力训练、呼吸模式训练和有氧运动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功能。
除了呼吸支持和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均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肺部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预防性抗生素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有效的痰液引流可以减少细菌定植。肺不张是指肺组织塌陷,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可以预防肺不张的发生,定期的胸部理疗和体位引流可以促进肺复张。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障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肺栓塞的风险,预防性抗凝可以减少术后血栓形成。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呼吸功能的受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和术后管理等多个方面。术前评估可以预测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操作需要尽量减轻对呼吸功能的损害。术后管理包括呼吸支持、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通过综合应用各种管理策略,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挑战。
谭达
湘乡市人民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