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面临皮肤毒性的问题,表现为皮疹、瘙痒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为护理实践提供指南,以有效管理这些皮肤症状,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
首先,了解化疗相关的皮肤毒性机制是必要的。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DNA复制发挥作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正常细胞,尤其是那些快速分裂的细胞,如皮肤细胞。这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引发各种皮肤症状。
针对NSCLC化疗引起的皮肤毒性,护理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和洗涤剂。使用温和的保湿剂,以维持皮肤的水分平衡,减少干燥和瘙痒的发生。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避免刺激: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和压力。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皮肤造成刺激。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局部皮质类固醇,以减轻瘙痒和皮疹症状。对于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系统性药物治疗。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营养支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充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心理支持:化疗期间皮肤毒性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状况,也会对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沟通,获得情感支持。
教育与沟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化疗相关的皮肤毒性信息,增强他们对症状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监测与评估: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策略。定期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必要时请皮肤科医生会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出现感染迹象时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
多学科合作:皮肤毒性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肿瘤科医生、皮肤科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医生等共同参与,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综合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皮肤毒性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调整护理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参与护理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共同应对化疗带来的皮肤毒性挑战。
朱雪茹
上海市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