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对围手术期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手术中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其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术前准备与评估
术前准备是围手术期管理的起点,其核心在于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承受手术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以及心肺功能评估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整体状况,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此外,随着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分子病理学检查也越来越重要,可以帮助确定肺癌的分子分型,指导后续的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
心理评估和干预在术前准备中同样不容忽视。研究显示,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减少术前焦虑和术后抑郁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术后康复的积极性。心理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术前的心理压力。
手术选择与微创技术
手术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微创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术后监测与疼痛管理
术后监测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促进早期活动至关重要。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控制,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期活动,加快康复进程。
营养支持与康复
肺癌患者术后的营养支持对于加速伤口愈合和增强身体抵抗力至关重要。合理的营养补充和饮食计划对患者的快速康复起着重要作用。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以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术后恢复。
康复训练是术后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和体能恢复等。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体能恢复训练则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多学科团队合作
多学科团队(MDT)合作是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在肺癌围手术期管理中尤为重要。MDT模式能够整合不同领域专家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胸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医生等在内的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肺癌围手术期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而全面的过程。通过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合作模式的深入发展,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陈永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茂源南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