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结肠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内镜切除术因其微创、恢复快等明显优势而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内镜切除术的技术细节、适应症评估、疗效评估以及其在结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I. 内镜切除术的基本原则及技术选择
内镜切除术,即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其核心目标是切除肿瘤组织。该手术的基本原则在于实现一次性整块切除肿瘤组织,以减少肿瘤残留和复发的风险。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深度,内镜切除术可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两种。
EMR技术
:适用于直径小于2cm、且无溃疡形成的病变。操作过程中,通过内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隆起,进而利用圈套器套住并切除病变。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小且表浅的病变。
ESD技术
:适用于直径大于或等于2cm或有溃疡形成的病变。同样通过内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隆起,再利用高频电刀沿病变边缘逐步剥离,以完整切除病变组织。ESD技术相较于EMR,可以处理较大或形态不规则的病变,但操作更为复杂,耗时更长。
II. 内镜切除术的适应症评估
内镜切除术的适应症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和浸润深度。通常,适合内镜切除的情况包括:
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
:肿瘤分化程度高、无溃疡形成、无脉管侵犯等特征的肿瘤,其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适合内镜切除。
浸润深度较浅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浅层(SM1)。这种情况下,肿瘤的侵袭性较低,内镜切除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对于直径较大、浸润较深或伴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病变,内镜切除术可能存在肿瘤残留风险,此时应考虑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方案。
III. 内镜切除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内镜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尤其适合早期结肠癌患者。然而,内镜切除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直径较大或浸润较深的病变
,内镜切除术可能无法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存在肿瘤残留风险。
内镜切除术无法准确评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
IV. 内镜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综合来看,内镜切除术是早期结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技术选择和适应症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还需联合外科手术和辅助化疗,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风险。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内镜切除术有望在结肠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内镜切除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早期结肠癌的治愈率,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结肠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内镜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内镜切除术将在结肠癌治疗领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贾荣飞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