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I类药物的降压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如干咳)的处理

2025-08-31 08:28:43       3075次阅读

ACEI类药物的降压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如干咳)的处理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引发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压药物,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疗效,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用药。然而,ACEI类药物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干咳,这给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带来一定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ACEI类药物的降压机制及其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

一、ACEI类药物的降压机制

ACEI类药物的核心作用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这一酶在人体内负责将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物质,能够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通过抑制ACE,ACEI类药物减少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血管得以扩张,血流阻力降低,血压随之下降。

此外,ACEI还能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是一种促进钠和水潴留的激素。减少醛固酮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容量,进一步降低血压。ACEI还能够增加缓激肽的水平,缓激肽是一种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物质,这也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二、ACEI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优势

ACEI类药物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还具有保护心脏和肾脏的作用。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ACEI能够减缓病情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ACEI在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ACEI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机制

尽管ACEI类药物疗效显著,但部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干咳。干咳的发生率约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通常为持续性、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

干咳的发生与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有关。ACE不仅参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还负责分解缓激肽。ACEI抑制ACE后,缓激肽在呼吸道积聚,刺激咳嗽反射,导致干咳。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或高钾血症。

四、干咳的处理策略

面对ACEI引起的干咳,首先应评估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轻度干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剂量缓解,如避免刺激性气味和烟草,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若干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应考虑更换药物。常用的替代药物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其作用机制不同,不影响缓激肽的代谢,干咳发生率明显较低。更换药物后,咳嗽通常在数周内缓解。

五、其他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

使用ACEI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若出现肾功能恶化或高钾血症,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罕见的血管性水肿,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结语

ACEI类药物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药物,凭借其独特的降压机制和心肾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了解其常见不良反应,尤其是干咳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

谷蕾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要注意哪些?
上一篇一文看懂胆固醇吸收剂:分类、作用与应用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