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的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2025-08-30 04:41:22       3870次阅读

PCI术后的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然而,PCI术后患者的康复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围绕PCI术后患者应注意的关键事项,详细介绍药物治疗、伤口护理、康复运动、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及紧急情况识别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患者科学康复,预防并发症。

一、药物治疗是康复的基石

PCI术后,药物治疗是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核心措施。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关键的环节,通常包括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般终身)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持续十二个月。擅自停药极易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达四成以上。因此,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调整或停药。

此外,降脂药物如他汀类(例如阿托伐他汀)需长期服用,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一点八毫摩尔每升以下,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其他辅助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用于控制心率,ACEI或ARB类药物则有助于保护心功能,剂量调整需遵循医生指导。

二、伤口护理与早期活动

PCI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十分重要。若采用桡动脉穿刺,术后需保持手腕制动,通常压迫器需维持六至八小时,期间可活动手指以减轻肿胀。若为股动脉穿刺,患者需绝对卧床二十四小时,穿刺处需用沙袋压迫六至八小时,术侧下肢应保持伸直制动十二小时。护理人员和患者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尤其是股动脉入路者需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异常以防严重并发症。

三、康复运动循序渐进

术后康复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即勾脚背和伸膝盖,但禁止术侧肢体屈曲。术后一至两周内,患者可在床边进行慢步行走,每日两至三次,每次五至十分钟,避免提重物和屏气用力。恢复期(一个月后)可在医生评估下开展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静息心率加二十次每分钟以内。若出现胸痛、胸闷或血压超过二百除以一百一十毫米汞柱,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四、生活方式的科学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复发的关键。饮食方面应坚持低盐(每日少于五克)、低脂(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高纤维(多吃蔬菜和全谷物)的原则。戒烟是必须的,因为吸烟会使冠状动脉再狭窄风险增加两倍以上。饮酒应限量,每日不超过一标准杯(如三百五十毫升啤酒)。此外,控制血压(目标低于一百四十除以九十毫米汞柱)、血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七点零毫摩尔每升以下)和体重指数(BMI控制在十八点五至二十四点九之间)同样重要。

五、定期随访与复查

PCI术后患者应按时进行随访,通常安排术后一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心电图,必要时进行心脏超声或运动负荷试验。无症状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冠脉造影,以避免过度检查带来的风险和负担。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调整治疗方案,保障康复效果。

六、紧急情况的识别与应对

患者及家属应掌握紧急情况的识别要点。穿刺部位若出现快速肿胀、剧烈疼痛或肢体发凉、苍白,可能提示动脉栓塞或大血肿,应立即就医。心脏症状如突发胸痛持续超过十五分钟、呼吸困难或晕厥,需警惕支架内血栓或心肌梗死复发,紧急送医。药物副作用也需关注,如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导致牙龈出血、黑便,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肌肉酸痛甚至肌炎,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结语

PCI手术有效解决了冠状动脉局部狭窄问题,但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术后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服药、科学康复和健康生活方式,配合定期随访,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复发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希望广大患者认真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实现心血管健康的长期维护。

任凤波

周口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心脏的独白:每分钟70次的生死坚守
上一篇胰腺癌的诊断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