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多久

2025-09-04 16:01:13       3618次阅读

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及其重要性

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往往突发且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展开,介绍其定义、重要性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帮助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一紧急状况。

一、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心肌供血骤然中断。缺血的心肌细胞在数分钟内开始受损,若血流不能及时恢复,心肌细胞将不可逆坏死。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胸痛,常伴有胸闷、气短、出汗、恶心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晕厥或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二、抢救的“黄金时间”概念

“黄金时间”指的是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口。国际心脏病学界普遍认为,心肌细胞在缺血后约三十分钟内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若能在发病后两小时内恢复血流,心肌损伤可大幅减少,患者生存率显著提高。具体来说,发病后六十分钟内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抢救的关键,超过六小时后,心肌坏死范围明显扩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三、抢救措施及时间要求

心肌梗死的抢救主要依赖于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常用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早期且无法及时接受PCI的患者,需在症状出现后三小时内尽快给予。PCI则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尤其是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议在发病后九十分钟内完成开通闭塞血管的手术。除此之外,急救过程中还需给予氧疗、镇痛、抗血小板药物等支持治疗。

四、延误抢救的危害及预防

延误治疗会导致心肌坏死面积扩大,心脏功能受损,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风险,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及家属应提高警惕,遇到疑似心肌梗死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驾车前往医院,争取专业医疗人员的快速介入。同时,公众应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五、总结

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是指发病后两小时内,尤其是六十至九十分钟内进行有效治疗的关键时段。及时识别症状、迅速就医和规范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社会各界应加强心血管急症的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共同减少心肌梗死带来的危害。

王洋 西安高新医院

下一篇肝癌消融治疗
上一篇不良生活方式因爱的肝癌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