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的治疗新思路:科学管理延展生命
引言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由于早期筛查普及仍有限,不少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晚期胃癌的治疗,已不单是单一手段的较量,而步入了科学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新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患者最大化延缓疾病进展、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正是现代医学不断探索的核心目标。
一、精准评估,奠定治疗基础
晚期胃癌的治疗首先依赖于精准的评估。这一阶段,临床医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体力状态、合并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还应结合肿瘤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等分子特征。部分患者还需接受基因检测,如HER2、MSI、PD-L1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这些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精准评估不仅关乎安全性,更是后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前提。
二、化疗依然是基石
对于绝大多数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仍是延缓疾病进展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多采用含铂药物联合氟尿嘧啶等药物的双药或多药方案,以提高疗效。部分患者对化疗有较好耐受性,可获得肿瘤缩小和症状改善,延长生存期。但与此同时,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需积极管理。当前,临床也在探索剂量调整、药物序贯使用等方式,以求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靶向治疗:打开精准治疗新局面
晚期胃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深入,让靶向治疗成为全程管理中的重要补充。以HER2阳性晚期胃癌为例,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针对血管生成通路的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等,也为部分耐药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此外,随着新一代靶向药物研发推进,一些正在临床研究阶段的靶向治疗将进一步丰富治疗手段,有望为分子特征不同的患者群体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四、免疫治疗:重塑肿瘤治疗格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晚期胃癌治疗注入了全新活力。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药物,在特定人群中表现出不错的疗效。例如,对于MSI-hig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免疫治疗单药或联合化疗均已在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中证实疗效。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患者可获得持久缓解,但也存在免疫相关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管理。
五、支持和姑息治疗是全程管理核心
晚期胃癌患者常伴有乏力、营养不良、贫血、疼痛及胃肠道梗阻等症状。支持和姑息治疗贯穿全过程,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体能、提高生活质量。首先,营养支持需根据个体需求,选择口服、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以维持机体功能。疼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应早期识别和对症处理。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同样不可或缺,可帮助患者应对治疗压力和不良情绪。尤其是伴有进展性梗阻或大量腹水的患者,可通过胃肠减压、腹腔穿刺等姑息手段缓解症状,提升舒适度。
六、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管理成发展趋势
现代肿瘤治疗已不再是单兵作战。晚期胃癌的治疗强调“多学科诊疗”(MDT),包括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营养科、护理、心理以及社会工作等多方协作。通过全方位的评估和动态调整,使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治疗。个体化管理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正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等前沿工具,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诊疗策略,为临床选择提供更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七、科学管理与全程关怀:患者与家属应积极参与
治疗的科学决策不仅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更依赖于患者及家庭的共同参与。及时沟通治疗目标、风险与不良反应,合理期望管理与生存质量考量同等重要。在治疗方案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患者应重视与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积极参与随访和病情自我管理,有助于提升整体诊疗效果。
结语
晚期胃癌的治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延长生存”单一目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支持与姑息治疗等多手段综合运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以及精准、个体化的全程健康管理,已成为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主流方向。展望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更多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将为晚期胃癌患者及家庭带来持续的希望。
王千里 河南省肿瘤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