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防治

2025-09-08 19:27:57       3323次阅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防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以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升高为主要特征。患者常因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而面临健康风险。本文旨在科普ET的诊断标准、危险分层、治疗药物以及日常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一、认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产生过多的血小板。长期血小板计数升高可能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肢体疼痛、麻木,甚至脑血管事件。另一方面,异常的血小板功能也可能导致出血,如皮肤瘀点、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对ET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二、诊断标准

ET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以下检查结果:

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450×10^9/L。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炎症、缺铁等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升高,需要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骨髓穿刺活检:通过骨髓检查,观察造血细胞的形态和比例,排除其他骨髓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ET的骨髓通常表现为巨核细胞增多,形态异常。

基因检测:约50%-60%的ET患者携带JAK2 V617F基因突变,其他突变包括CALR、MPL等。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危险分层

ET患者的风险评估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根据年龄、血栓史、出血史、血小板计数、有无JAK2 V617F突变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低危:年龄小于60岁,无血栓史和出血史,JAK2 V617F阴性。

中危:年龄小于60岁,无血栓史和出血史,JAK2 V617F阳性;或年龄大于60岁,无血栓史和出血史,JAK2 V617F阴性。

高危:有血栓史或出血史;或年龄大于60岁,无血栓史和出血史,JAK2 V617F阳性。

四、治疗药物

ET的治疗目标是降低血小板计数,预防血栓和出血。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

羟基脲:是一种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血小板计数。羟基脲是ET治疗的一线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继发性肿瘤的风险。

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可以降低血小板计数,并可能改善骨髓纤维化。干扰素适用于年轻、生育期妇女,但可能引起流感样症状、抑郁等副作用。

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慎用。

其他药物:如马法兰、白消安等,因副作用较大,已较少使用。

五、日常注意事项

除了药物治疗,ET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预防血栓: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定期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脱水,保持充足的饮水。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预防出血:

避免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意外损伤。

定期检查口腔,及时治疗牙龈出血。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就医,处理任何不适症状。

六、结语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通过了解疾病的诊断标准、危险分层、治疗药物以及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在不断涌现,为ET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曹杰红

娄底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上一篇肝癌药物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