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预防癌症?哪些人需要打?

2025-09-11 13:54:21       3300次阅读

疫苗能预防癌症?哪些人需要打?

引言

提起癌症,人们常联想到“绝症”与“命运的罗盘”。但在医疗科学发展飞速的今天,癌症并非遥不可及的“天谴”。除了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始终是遏制癌症最有力的盾牌。你是否知道,部分癌症的发生,竟然真的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这是现代医学赋予我们的健康新选择,也是科学精神和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哪些疫苗能防癌?应该如何选用?疫苗究竟与实体肿瘤的发生有着怎样的联系?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与癌症密切相关的“病毒祸源”

许多实体肿瘤的出现,背后隐藏着病毒感染这只“看不见的黑手”。病毒侵入人体,不仅引发急性症状,更可能在多年后悄然诱发细胞恶变、变成癌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乳头瘤病毒和乙肝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是一类极其常见的病毒。不同型别的大约200多种HPV中,有部分高危型(如HPV16和18型)被公认为宫颈癌的“元凶”。事实上,全球大约九成的宫颈癌病例都与HPV感染相关。此外,HPV也与阴道癌、外阴癌、肛门癌,甚至部分头颈部肿瘤(如喉癌、口咽癌)紧密相关。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则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在我国和全球范围内,乙肝相关肝癌占到了肝癌发病人数的绝大多数。乙肝病毒可“沉默”多年,但持续感染者若不加干预,最终肝脏组织可能被反复损伤,逐步走上肝硬化和肝癌的道路。

二、防癌疫苗——守卫人生的“健康注射”

现代医学针对上述两类病毒,有了切实可行的疫苗预防方案。HPV疫苗和乙肝疫苗,就是目前已证实能够有效降低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两大“防癌疫苗”。

HPV疫苗,是首个以预防癌症为最终目标而研发上市的疫苗。经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青春期或性行为前接种HPV疫苗能够大幅度降低女性高危HPV感染率,进而显著减少宫颈癌等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更重要的是,HPV疫苗对男女群体均有潜在保护价值。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指南均推荐9至45岁人群,尤其是未有性生活的青少年女性及男孩,越早接种疫苗,所获保护越稳固。即便已成年,未接种或感染风险较高的女性与男性也可考虑接种,为自身和伴侣的健康筑起防线。

乙肝疫苗,是全球最广泛应用的抗肝癌“盾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疫规划,绝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接受三剂次乙肝疫苗,极大降低了乙肝在儿童及青壮年人群中的流行与肝癌发生率。对于未及时接种的成年人、乙肝高发区居民或有家族肝癌史者,补种或查漏补种同样有益无害。

三、防癌疫苗的接种建议与误区解析

“我已经成年了,还有必要接种HPV疫苗吗?”“乙肝疫苗只需要儿童打吗?”公众对防癌疫苗的认知存在许多误区和疑虑。正确理解接种对象和流程,才能让防护网织得更密更牢。

首先,HPV疫苗建议9至45岁女性和男性接种,9至14岁最佳。年龄越小、未有性生活时接种,保护率越高。即便成人已发生性行为,只要未感染全部HPV高危型,也可接种获益,只是保护效力相对减弱。已有既往感染或HPV相关疾病者,接种疫苗虽无法逆转既有病变,但仍可阻断其他型别的二次感染,降低复发及其他部位癌变风险。

乙肝疫苗方面,所有新生儿都应依照免疫程序完成三剂次接种,并在适龄时查血确认抗体是否足够。成人或高危人群若未打全程疫苗,或者既往抗体消失,建议及时补种。此外,医护、血液透析及其他易接触血液和体液的人群,应加强乙肝防护。

值得一提的是,疫苗安全性极高。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极低,大部分人仅有暂时局部红肿或轻微不适。与所能带来的巨大“防癌收益”相比,疫苗的风险可以说微乎其微。

四、防癌疫苗之外——拓展健康防线

并非所有癌症都可通过疫苗预防。目前,尚无针对肺癌、胃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有效疫苗。但防癌的核心,仍要靠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体检与环境改善。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远离烟酒、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和反复感染,依然是普及范围更广、作用极其深远的“全民防线”。

结语

疫苗的诞生,不仅让我们告别了曾肆虐人间的天花、麻疹等烈性传染病,也为部分癌症的发生拉下了帷幕。科学选择疫苗,守好健康的“第一道门槛”,远比亡羊补牢更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该了解防癌疫苗的价值,为自身和下一代开启生命的坚固庇护。

旷钥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下一篇化疗生不如死?早过时了
上一篇胃癌如何进行预防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