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的中医调理误区,哪些要避免

2025-09-14 00:24:11       3859次阅读

胃癌患者中医调理的误区及科学应对——治疗期间健康导航

引言

胃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挑战。在现代医学积极推进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中医调理因为其整体调和、改善症状、促进恢复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一些患者在实际运用中医方法辅助治疗时,往往因认知误区或操作不当,使调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带来不利影响。科学认识并规避中医调理过程中的常见误区,是每一位胃癌患者及家属必须重视的话题。

一、迷信“补品”进补,忽视辨证施治

许多患者和家属误以为中医补药越多越好,尤其在消化不良、体力下降的时候盲目进补。例如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补气血”药材被频繁使用。然而,胃癌患者由于体质差异、病情进展和治疗阶段不同,对于补药的需求和耐受性并不相同。有些补药偏温热,可能加重口干便秘、腹胀不适;有的补气药反而会使某些脾胃虚弱、湿热积滞的患者症状加重。

科学建议: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补药是否使用、何时使用、用量如何,均需经有经验的中医师全面评估后决定。不可根据“补品”广告或坊间流传自行进补,否则适得其反。

二、盲目追求“排毒疗法”,忽略正气支持

部分患者抱有“排毒等于治病”的片面想法,四处打听各类中药、偏方,甚至采用大黄、番泻叶等泻下之品频繁“清理肠道”。但“排毒”过度会削弱体力,导致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本已虚弱的患者容易出现脱力、免疫力下降等后果。

科学建议:中医“扶正祛邪”必须兼顾,不能片面重祛邪、清毒而损伤正气。胃癌患者治疗期间,维持机体营养、保存体力更为重要。引入药物排毒措施应十分谨慎,需要根据病人体质、症状及肿瘤进展,权衡利弊后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

三、轻信民间偏方,忽视科学证据

社会上流传着许多“根治胃癌秘方”,如某种中药丸、草药熬制液、花粉饮料等,有些患者及家属为求速效,未经专业判断自行服用。这类用药缺乏现代医学与临床证据,成分复杂难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未经炮制的原材料可能含有有毒成分,还可能与化疗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引发肝肾损害甚至影响治疗进程。

科学建议:面对疾病,切忌病急乱投医。选择正规医院、专业中医师和经过药典认证的合格药物,是确保安全有效的必备前提。对来路不明、夸大疗效的偏方处方,要高度警惕,理性看待各类“包治”“速效”承诺。

四、忽略与西医治疗的配合,未与主诊医生沟通

有些患者认为中医安全无害,未告知西医主诊团队,自行加用中药或调理方式。但中药某些成分可能与抗肿瘤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吸收代谢,加重副作用或降低疗效。例如某些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影响化疗药物的清除速率,导致毒性反应增加。部分中药具有一定止血或抗凝作用,手术或侵袭性操作前若不及时停用,存在出血风险。

科学建议:胃癌患者接受中医调理期间,必须主动与包括主治医生、药师在内的医疗团队沟通。合理安排疗程、监测不良反应,规避药物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效应。切不可私自叠加用药,避免意外风险。

五、把中医调理等同于饮食进补和按摩刮痧

不少患者和家属认为“中医调理”只是调整饮食、多吃易消化食物或经常按摩、刮痧、拔罐。实际上,中医调理涵盖四诊合参、整体观念和多种干预措施;而胃癌患者治疗期间,尤其是在接受手术、化疗等侵袭性治疗后,部分保健类手法如按摩、刮痧等并不适宜,可能导致感染或出血。饮食调整固然重要,但需结合具体病情,而不能单以为调理即为饮食进补的简单操作。

科学建议:中医调理是一个包括内服药物、外治手法、情志调护、膳食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性方案。每一项措施都需个体化,需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实施,避免片面和机械的模仿。

结语

中医调理在胃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能够改善某些不适、助力体质恢复。然而,调理过程中必须排除错误观念和做法,充分结合自身病情、分期进展和现代医学治疗策略。科学规避误区、加强医患沟通,理性选择合适的中医疗法,方能真正为患者带来康复希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刘嵘

邵阳珂信肿瘤医院

下一篇糖尿病可以用glp1激动剂吗?
上一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