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环境与实体肿瘤风险:科学认知与日常防护
引言
随着工业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某些职业和户外环境中存在的特殊风险因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其中,石棉、粉尘、化学品及紫外线等因素,被证实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及其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广大职业人群和普通公众都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暴露与健康隐患
部分行业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石棉、矿尘及各类化学试剂。这些物质多数属于高度致癌或可疑致癌物,且其作用多是潜移默化、累积进行。例如,石棉常用于建筑行业,长期吸入石棉微小纤维有增加肺癌与间皮瘤(胸膜肿瘤)风险的明确证据。矿工在井下作业时,吸入高浓度无机粉尘,也可导致肺部慢性损伤,甚至诱发尘肺和肺癌。实验室工作人员虽然接触化学药品的机会较多,但现代实验室通常配备有规范的防护措施,只要严格遵守使用细则,就能显著降低人体健康风险。
二、紫外线与室外环境的风险
除化学和物理性污染外,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暴露同样不容忽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世界卫生组织收入致癌因素名单中。长期大面积、无防护的日晒,尤其是正午前后,极易推动皮肤细胞基因损伤,增加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概率。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并非短时、高强度暴露才显著有害,日积月累的小剂量辐射同样潜藏风险。因此,室外工作者或需长时间活动于户外的群体,建议采取科学的遮阳措施,如使用防晒指数高的防晒霜、穿着长袖外衣和佩戴宽檐帽等,以减轻皮肤暴露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三、合理利用医学检查,规避不必要辐射
现代医疗影像技术为早期肿瘤筛查和疾病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如低剂量螺旋CT用于肺癌早期发现。但应注意,X线和CT属于电离辐射,其剂量虽较低,但累积暴露依然存在一定健康隐患。总体而言,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士),主动进行定期体检和医学影像筛查,其带来的健康益处远高于辐射的理论风险。相反,对于普通大众,切勿无故多次接受射线检查,尤其是在孕期,更应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暴露。
结语
职业和环境因素在实体肿瘤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通过科学认知和有效防护,绝大多数相关风险是可以主动管理和大大降低的。对于高危职业人群,应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和健康监测,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日常生活中,也应养成良好的户外防晒习惯,合理利用医学检查手段,防止因无知或疏忽导致的健康损害。只有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细节紧密结合,才能在拥抱现代文明的同时,有效守护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张治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