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藏在伤口不愈背后的“隐形杀手”
作者:河南省肿瘤医院金秋风
喉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每年约有200,000名患者新诊断出,并出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喉癌的临床主要表现如声音嘶哑、喉咙痛和营养不良,除了导致癌症相关死亡外,喉癌还严重破坏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喉切除术是一种广泛开展的治疗喉癌的外科手术。虽然喉癌的器官功能保留管理是首选,但全喉切除术仍适用于晚期喉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疗效不佳的患者,以及已知对放疗耐药的组织病理学亚型。尽管全喉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但它仍然有相当多的手术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出血、气道受损、瘘管、咽食管狭窄、造口狭窄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这些并发症,接受全喉切除术的患者总是有再入院的风险,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就医体验。特别是全喉切除术后咽瘘,需要长期换药,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甚至影响术后及时放疗。
在急性疾病和损伤中,随着肝脏将蛋白质合成的重点从内脏蛋白转移到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外科医生早就认识到营养不良对手术结果的负面影响。Mullen等人于1979年发表的开创性论文证明了营养不良的各种标志物(包括低白蛋白血症)与普通外科人群的不良手术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在接受非紧急手部手术的患者中,低白蛋白血症与轻微和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许多研究表明,大手术前的营养优化可以改善结果。几十年来,全肠外营养一直被普通外科医生用作围手术期优化策略。同样,通过多学科方法优化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已经明确确立,以使手术患者受益。对于计划接受非紧急手术的患者,关注术前营养补充可能是有益的。虽然手部手术历来被认为比在身体较大部位进行的手术“侵入性更小”,但此处提供的证据表明,在营养标志物得到优化之前延迟手术干预可能有益。
低白蛋白血症与住院手部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有关。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在监测营养不良个体手部手术后的感染和医学并发症时应特别警惕。未来的研究工作应侧重于实施术前和围手术期营养干预策略,以评估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疗效。
破解困局:从营养干预到局部治疗
1、快速提升蛋白水平
紧急补充:血清白蛋白<25g/L或伴有严重渗液时,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10~20g/日),联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加速吸收。
日常强化:
动物蛋白优先:鸡蛋清(生物价100)、鳕鱼、鸡胸肉每日摄入≥1.2g/kg体重。
巧用“蛋白加成”:蒸蛋羹加奶酪碎、米糊混合乳清蛋白粉,提高单位热量蛋白密度。
2、伤口护理升级方案
湿性愈合环境:使用含胶原蛋白/银离子的新型敷料,促进肉芽生长并抑菌。
负压吸引(NPWT):对深大腔隙伤口持续引流,减少分泌物刺激。
生长因子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每日换药,加速上皮化。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