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围术期治疗原则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围术期治疗指的是患者在手术前后所接受的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旨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风险并改善预后。围术期治疗的原则涉及手术的选择、药物治疗的合理安排以及放疗等多种手段的协同作用,体现了精准和个体化医疗的理念。本文将系统阐述乳腺癌围术期治疗的基本原则及其临床意义,帮助公众深入了解乳腺癌治疗的科学方法。
一、乳腺癌围术期治疗的概念及意义
围术期治疗涵盖了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两个阶段。术前治疗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促进保乳手术的实施,评估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术后治疗则是针对可能残留的微小病灶,防止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治疗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长度。
二、术前治疗原则
术前新辅助治疗主要适用于肿瘤较大或局部进展期的乳腺癌患者。根据肿瘤的分子分型(如激素受体、HER2状态)及患者整体状况,定制个体化方案。化疗是新辅助治疗的核心,尤其在三阴性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效果显著。HER2阳性患者还会同时接受靶向治疗以增强疗效。此外,内分泌治疗适合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新辅助治疗不仅可以使肿瘤缩小,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能,同时通过组织病理学评估治疗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手术原则
乳腺癌手术的选择受肿瘤大小、位置、多发性及患者意愿等多种因素影响。原则上提倡保乳优先,但必须确保肿瘤边界阴性,即切缘无肿瘤残留,确保局部控制。对于肿瘤过大或多发、保乳不合适者,则选择乳房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是术中重要环节,主要依靠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淋巴结清扫,减少手术并发症风险。
四、术后辅助治疗原则
术后辅助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环节。辅助化疗主要针对高危患者,既可以杀灭术后残余癌细胞,也能减少远处转移的机会。辅助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应用。HER2阳性患者则继续完成靶向治疗课程。辅助放疗则用于保乳手术后消除残余局部病灶和术后高危患者,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基于综合风险评估,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
五、个体化治疗与多学科团队合作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乳腺癌围术期治疗正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根据肿瘤基因表达、免疫状态及药物敏感性,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成为可能。此外,多学科团队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及护理等协同工作,确保治疗方案科学合理,提升疗效和患者体验。
六、围术期管理中的新进展
近年新兴的治疗手段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内科手术结合,逐步融入围术期管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某些亚型三阴性乳腺癌中展示出良好前景。新辅助治疗的精准监测技术、微创手术及快速康复方案,也使围术期治疗更加安全、高效。这些进展将持续推动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提升。
结语
乳腺癌围术期治疗是集手术、药物及放疗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治疗策略。其核心原则是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将不断改善。公众应科学认识乳腺癌围术期治疗,早期发现、规范治疗,为健康护航。
胡旭焘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