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原因、症状与风险因素的综述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活方式改变,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本文将从肺癌的定义、发病机制、主要症状以及风险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促进早期识别与预防。
一、肺癌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肺癌是一类发生于肺部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病例的八成,常见亚型有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虽然发病比例较低,但因其高度恶性、生长迅速而临床预后较差。肺癌的发生通常源于肺部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最终形成肿瘤实体。
二、肺癌的发病原因及原理
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吸烟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十至二十倍。烟草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和亚硝胺等,这些物质可使肺部细胞DNA发生突变,引发恶性变。同时,长期吸烟还会导致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促进肿瘤的形成。此外,暴露于职业性致癌物(如石棉、铀和镍等)、环境污染物(如机动车尾气及工业废气)同样增加肺癌风险。病毒感染和遗传因素在某些病例中也被认为是促发肺癌的辅助因素。
从分子机制上看,肺癌细胞通常伴随着关键基因突变,如EGFR、KRAS、ALK等基因异常激活。这些分子改变促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持续增殖并侵袭邻近组织。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和血管生成也为肿瘤生长和转移提供条件。
三、肺癌的临床症状
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瘤的增大和侵袭,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带血、胸痛、气促、声音嘶哑等症状。其中,咳血是肺癌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肿瘤阻塞呼吸道可引起肺部感染,表现为反复的肺炎或胸腔积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体重下降、疲乏、无力等。若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可出现骨痛、神经症状或肝功能异常等。
四、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吸烟:吸烟是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烟草中多种致癌物质直接作用于肺部细胞,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长时间大量吸烟者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二手烟暴露也会增加非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
环境和职业暴露:长期吸入空气中的致癌物质,如石棉、放射性物质、柴油废气和工业粉尘等,是肺癌的高危因素。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肺癌发病率较高。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者,可能携带易感基因,使其患病风险上升。
慢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疾病导致肺组织长期反复损伤和炎症,增加肺癌的发生率。
年龄和性别:肺癌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五十岁以上人群。男性由于吸烟率较高,肺癌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但女性肺腺癌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
五、肺癌的预防与早期筛查
鉴于肺癌的高发病率与致死率,预防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关键。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暴露。加强劳动保护,减少接触职业致癌物,同样重要。此外,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助于降低全社会肺癌风险。对于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
六、结语
肺癌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涉及吸烟、环境暴露、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常导致就诊时已属晚期,增加治疗难度和致死风险。通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实施针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能够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肺癌的诊疗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
张维红
天津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