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5-08-09 08:02:14       3860次阅读

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肝癌作为临床常见且治疗复杂的实体肿瘤之一,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升。然而,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心理压力增大、抑郁和焦虑情绪加重,这不仅影响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困扰,改善整体治疗效果,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肝癌患者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肝癌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期间,面临身体疼痛、预后不确定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多重挑战,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抑郁和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患者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下降、治疗反应减弱,甚至延缓康复进程。此外,不良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增加治疗并发症的风险,降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二、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是一种基于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团体形式促进患者情绪表达和沟通的心理治疗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调适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强支持感和归属感,缓解心理孤立。该方法适合应用于癌症患者,因为它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调适,也强调群体内相互支持的力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

三、临床应用研究及效果分析

在一项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研究中,将六十九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得分在观察组中也明显提升,表明患者在情绪、身体功能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也明显更高,体现了心理干预对临床治疗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巴林特小组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的多重价值

首先,该干预通过团体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增强积极面对疾病的心态。其次,改善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身体耐受性,降低介入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第三,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不仅体现了心理服务的价值,也有助于促进治疗依从性和医生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形成良性医疗循环。综上,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结语

肝癌介入治疗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巴林特小组团体心理干预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支持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并发症,并增强治疗满意度。未来,随着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推进,此类心理干预有望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助力患者走出心理阴影,实现身心健康的整体恢复。

罗允周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胆管癌的预后照顾
上一篇肝不好有什么症状?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