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疾病。了解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特征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供应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胸痛综合征。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颈部,发作时常伴有憋气、出汗和恶心。心绞痛发作多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餐后相关,休息或硝酸甘油服用后可缓解。
心电图方面,稳定型心绞痛多数在发作时出现ST段压低或者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发作间歇期心电图多无明显异常。需注意,无症状的心绞痛(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更加细微,需结合临床判断。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心电图特征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阻断导致心肌坏死,其临床表现较心绞痛严重。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剧烈胸痛,持续时间超过十分钟,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和休克等症状。此外,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早期表现为该区域心肌受损的ST段抬高,病变进展时出现病理性Q波和深度T波倒置。根据ST段抬高或非抬高的变化,临床上将急性心肌梗死进一步分型,以指导治疗方案。
三、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心绞痛本身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但若病情加重或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种类繁多,包括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血栓形成及心源性休克等。其中,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需及早诊断与处理。
四、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围绕缓解症状和预防心肌缺血发作。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是基础。严重病例可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急救阶段常采用溶栓治疗或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同时,抗凝、镇痛、抗心律失常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措施也是治疗重点。康复期则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降低复发风险。
结语
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重要表现,临床表现虽然存在重叠但严重程度和治疗策略不同。掌握其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表现,及时识别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未来随着诊疗技术进步,患者预后将持续改善。
黄兆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