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腺癌患者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发生率如何?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结果来了
乳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复杂多样的分子特征决定了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长期以来被作为指导乳腺癌治疗的重要依据。随着抗HER2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HER2的表达水平分类也逐渐细化,尤其是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状态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近日,一项由中国多个中心联合开展的大规模研究揭示了中国乳腺癌患者中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的发生率,并对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估,为临床精准诊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与分类
HER2是一种受体性酪氨酸激酶,参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信号传导。过去,乳腺癌患者根据HER2蛋白表达或基因扩增情况,主要被分为HER2阳性和HER2阴性两大类。传统定义中,HER2阳性患者通常具有较高的HER2表达,适合接受包括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然而,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HER2表达呈现连续性,HER2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同样能从新型的靶向药物中获益。例如,一些抗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能够作用于表达低水平HER2的肿瘤细胞,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为此,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等细分亚型被提出。HER2低表达一般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IHC)结果为1+或2+但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未见基因扩增的状态;而HER2超低表达则通常指IHC结果为0中但存在极少量 HER2蛋白表达的情况。这些分类在治疗选择上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选用新一代抗HER2药物时,明确表达状态成为关键。
二、中国乳腺癌患者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的发生率调查
近期发表的这项中国多中心大规模研究,涵盖多个省份的医院和医疗机构,收集了数千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该研究采用标准化的免疫组化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比例接近五成,这与西方国家的研究数据基本一致,显示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表达状态的共同影响。同时,超低表达患者也占据一定比例,提示该状态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并非罕见。
此外,研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实验室之间采用统一标准后,HER2低表达与超低表达的评估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这一点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误判或漏判现象,确保患者能够依据准确的表达状态接受相应的治疗。
三、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患者的治疗进展
传统上,HER2阴性患者通常不被选用常规的抗HER2靶向药物,更多依赖于激素治疗、化疗等手段。然而,随着新型抗HER2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数据的发布,HER2低表达患者成为一个重要的新治疗群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如曲妥珠单抗德赛汀通过结合抗HER2抗体与细胞毒物,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突破了对HER2表达水平的严格要求。
研究表明,这些新型药物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显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和整体生存率,有望改善这一大群体患者的预后。对于HER2超低表达患者,虽然目前相关治疗证据尚在积累,但科学界普遍认为其潜在获益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究。
四、临床实践中的检测和应用建议
鉴于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的临床意义日益凸显,医生和病理学家们在乳腺癌诊断流程中应增加这两种状态的识别和报告。标准化检测流程至关重要,包括统一的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和荧光原位杂交确认方法。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控与校准,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分子特征以及最新的疗法发展趋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新型抗HER2药物逐渐获批并进入临床使用背景下,正确辨别患者HER2表达状态能够帮助更多患者获得精准治疗。
五、总结
中国乳腺癌患者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的发生率在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中得到了明确,显示出其在患者中的广泛分布和重要临床意义。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标准化流程保证了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和临床可应用性。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推广,HER2低表达患者的治疗前景被进一步打开,未来乳腺癌治疗将更加精细和个体化。公众和医疗工作者应共同关注这一领域的进展,以促进早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聂世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