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的综合管理与健康支持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性局部治疗手段,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式。肝癌介入治疗不仅关注肿瘤的直接控制,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同样是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围绕肝癌介入治疗的原理与患者综合管理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患者和公众提供科学、全面的认识。
一、肝癌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
肝癌介入治疗主要指通过影像学引导,将治疗药物或器械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从而实现局部治疗。常见的介入方法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动脉栓塞治疗(TAE)、局部射频消融(RFA)及微波消融等。这些技术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和直接杀灭癌细胞,达到抑制或缩小肿瘤的目的。
经动脉化疗栓塞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肝动脉导管向肿瘤供血血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不仅最大限度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还能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导致癌细胞缺氧坏死。局部消融则利用高温破坏癌细胞结构,适用于肿瘤较小、位置明确的病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能反复施治的优点,特别适用于不能手术或等待手术的患者。
二、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肝癌患者常因疾病本身及治疗影响产生营养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肌肉萎缩等。营养不良不仅降低患者体力和免疫能力,还会影响介入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研究表明,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和恢复。
营养支持应在肝癌治疗全过程中贯穿始终。合理的膳食搭配,丰富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以及针对肝功能特点调整热量和营养素分配,是营养师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基础。对食欲不振或摄入受限的患者,可采取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强调定期评估营养状况,通过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肌肉质量等指标监测治疗中患者的营养水平,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心理护理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肝癌诊断及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常面临强烈的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甚至孤独感。这些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降低对治疗方案的遵从性,增加治疗风险和复发概率。
心理护理旨在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心理医生通过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情绪支持、压力管理和认知行为治疗等,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减轻负面情绪。同时,家庭成员和医疗团队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心理援助来源。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动力,提高对复杂介入疗程的配合度,并促进康复。
四、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肝癌的治疗具有复杂性,需要多学科团队密切协作。肿瘤科医生负责整体治疗策略的制定,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个体化;介入放射科医生具体实施介入操作;营养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并提供针对性支持;心理医生则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和调适。此外,护理人员、康复师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这种多学科合作模式不仅优化治疗效果,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调整治疗计划,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跨学科的综合管理体现了现代肿瘤治疗以患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是提升肝癌介入治疗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
结语
肝癌介入治疗作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凭借微创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然而,仅靠介入技术的成功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治疗需求。丰富的营养支持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结合精准的介入治疗和个性化的支持措施,能够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团队协作模式的优化,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状况将得到持续提升。
张育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